开学季·书记校长说│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校长王星:湘江情浓 文庙情长 粹园情深

时间:2024-02-26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责编:曾高 编辑:唐翌殊

分享到

 乍暖还寒春料峭,佳节始过勤学早。春节团聚、元宵喜乐的热闹未散,尽管天气凛冽不减,但我们脚下的冻冰已经开始融化,时间的脚步从未停下。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满载而归。今天,我们齐聚粹园,正式迈入了2024年。

这个寒假相信大家都有陪伴家人,说不定还遇到了许久未见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亲情、友情、爱情、同学情、师生情、家国情等等,感情不仅是我们精神的必需品,更是我们的人生状态。所以在新学期的开始,我想围绕“感情”的“情”字,来谈谈我的思考,希望能给大家的新学期带来一些启发。

第一个“情”是“湘江情”。从我们学校笔直往西走,不到三百米就是滚滚北去的湘江。湘江,有耐人思索的风物,有值得学悟的人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理学鼻祖周敦颐就出生于湘江源头,在当地有一条支流叫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湘江厚积深蓄,流经长沙,淘出山水洲城,物华天宝,豪杰辈出。青年毛泽东沿着涟水,顺着湘江,北去第一师范求学,岁月峥嵘,32岁的他提出惊世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流至岳阳,洞庭滟滟随波千万里,范仲淹观图写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后东去,通江大海,奔涌不息。风物和人物的背后是一段段关于湘江的浓情牵绊。今天的湘江之滨,木叶纷纷,万里红枫依旧;街市熙熙,万家灯火可亲。“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儿女唯有以湘江为友、以湘江为师,心怀湘水哺育情、湘土养育恩,方能不负湘江、不负时代、不负家国。

第二个“情”是“文庙情”。学校所在的位置叫做“文庙坪”,“文庙”就是供奉孔子的地方,以前经过这里,文官要下轿、武官得下马。自唐代以后,文庙就与官学结合起来,行“左庙右学”之制,科举考试开始在这里举行,长沙文庙就改成了长沙府学宫。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当时是潭州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也是后来长沙历代文运昌盛之地。大家一定要去旁边50米的文庙牌坊看看,它是我们长沙文脉传承最重要的见证,穿越历史的烟尘,带着悠长的人文情思去学习文庙文化,其实就是认识生于长沙、长于长沙的我们自己。去年学校新修的南门,材质就选择了与文庙牌坊相仿的麻石,采用了与文庙牌坊一样的传统纹路,校门底座的设计从文庙牌坊的设计中提取的传统元素,所以整个校门显得沉稳大气、古朴典雅,这是我们湘郡培粹与文庙的长情相连。长沙子弟,粹园师生,定要对学校的历史充满敬畏,对学校的文化充满自信,主动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第三个“情”是“粹园情”。今年的1月31日,湖南省委正式发布了“校友回湘”促进湖南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向海内外曾在湖南求学的广大校友发出热忱邀请。“母校”二字写起来容易,但是要真正读懂,常常是在十年甚至二十三十年以后。多年以后,在你吃着辣椒炒肉再回想起那堂“喷香满粹园”的烹饪课的时候,在你辅导孩子作业突然想起长培走廊上和老师同学一起看烟花赏冬雪的时候,在你去公园和老伙伴PK乒乓球愉快地说起初中每周一节的乒乓球课的时候……你会发现,母校给予你太多的情感与回忆,这份情感不知不觉已刻入骨髓和基因中。去年清明时节,马以南女士回我们学校见到了多年前资助的“湘母生”,她非常感动地说:“真让人感到安慰!尽管明年我就80岁了!希望还能为乡亲子弟做点事!”其实在我们粹园,像这样被牵挂和牵挂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可能大家不知道,我们教务处的冯岚主任就是培粹毕业回校任教的优秀毕业生,当年的学校无校址、无资金、无师资,但是王志昆老校长一句“冯岚,毕业回学校教书”,便把二十岁出头的冯主任留在了粹园,二十年过去了,依旧传承着磨血育人精神,无怨不悔。

岁月轮转,湘江浓情氤氲千万年,洗濯少年意气,理想在这里放飞,家国浓情涤荡心胸;悠悠文庙,刻记着长沙的人文历史,无言地讲述着长沙人的长情往事,文化从这里传承;磨血育人,粹园里关于“母校情深”的故事,我们一直在书写,粹园学子是我们长长久久的情系所在。责任使命,让我们挺膺担当!回湖南、回长沙、回粹园这条路,永远通达!

责编:曾高 编辑:唐翌殊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湖南教育新闻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查看详情
国防教育频道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查看详情
湖南招考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查看详情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查看详情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